筛选
学科:
24个满足条件"历史学"的课程
1/2
世界史通论
本课程主要使学生学习宏观考察人类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自主建构整体人类历史认识框架的能力,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基础。基本内容包括:1)“世界历史“概念解说(由来、演变;学习世界历史的意义;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建设历程;西方世界史学科的主要传统);2)现代西方宏观世界历史学的基本情况(从文化一元论向文化多元论的转变,当代全球史或文明史各主要流派);3、《世界文明史》的基本观点(“世界历史“应作为在交往中演进的世界文明史来理解--结合世界历史基本进程进行阐释)。
中世纪欧洲史
学习和研究中世纪历史至少有两个重要的理由,一是了解中世纪历史本身,一是了解和认识现代欧洲乃至整个西方历史与文化的基础。本课程期望通过对中世纪政治、经济、社会、宗教及文化的介绍,让学生熟悉相关历史人物与事件,认识此一时期历史变迁及其特征。同时,本课程期望学生能够对西方的中世纪欧洲史研究历史与现状有所了解,能够一定程度上对西方史学的理论与方法有评判性的汲取。
中国古代史
本课以中国古代政治史、制度史演变的大势为主要线索,使同学对中国古代史的发展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框架。本课同时关注中华民族形成、中国版图形成等重大问题的历史进程,并努力把握各个历史阶段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济、社会发展演变上的特色。在讲授过程中,将历史学的知识性与学术性相结合,尽量吸取学界较新研究成果,希望增强同学们对中国古代史的兴趣并引发同学们的思考。
中国现代史
“本课程将以1949年为界,分为上、下两段,分别讲授1919——1949的“民国史”以及1949以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该课程将按照“通史”的教学模式,分别时期和阶段,重点讲授中国现代政治史的内容,并兼顾经济、军事、外交、社会、文化思想史等方面。“
亚洲史
亚洲的重新崛起是20世纪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走势的大事,学习亚洲史对中国学生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课程从古代一直讲到当代,注重从国家演进、海洋史、环境史和文化交流等角度、把亚洲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叙述和分析,同时,在比较欧亚历史之异同中突破欧洲中心论对亚洲的建构,启发学生从亚洲出发思考亚洲史。
欧洲史
本课程主要讲授欧洲近现代史。内容包括欧洲近代早期民族国家的产生,近代科学观念和民主思想的内容和影响,欧洲各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和工业革命,19世纪末欧洲的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两次世界大战与欧洲的衰落,冷战时期欧洲的外交,20世纪欧洲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变化,以及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探索,冷战后的欧洲。课堂在注重对历史事件的介绍的同时,突出对历史脉络的梳理、历史问题的分析和历史分析方法的介绍。
美洲史
本课程讲授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直到当代美洲的历史。课程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拉丁美洲史,主要从世界殖民化和现代化的背景,讲授拉美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的演进、拉美国家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拉美现代化进程中代表性理论和思潮,探究第三世界地区欠发达的根源和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趋势。第二部分为美国史,主要讲授从17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如何从原来的英属13个殖民地崛起为超级大国,特别是美国国内的宪政建设和民主的历程、美国国内的社会改革以及美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并试图揭示美国经验的价值与意义。此外,本课程还将涉及美国与拉丁美洲的关系,以便从整体上把握美洲大陆的历史进程。
中国近代史
本课程系统讲授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的中国近代历史,包括近代史总的历史发展线索、特点和各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发展概况,着重分析各个时期的一些重点问题。
非洲史
非洲作为人类历史的发源地,不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代表了一种文明。她的历史所展现的是人类社会和文化的一种独特的发展过程。从史学角度来研究这一过程,首先涉及的是非洲历史的分期问题,在此基础上认识其历史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以便更好地了解今天的非洲。其次是强调作为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洲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我们不能因缺乏历史眼光而只看到她今天存在的弊病。再次是关注中非关系的历史和现状,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对学生而言,她们可以比较中国与非洲的历史;对学者而言,他们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较西方学者有一定的优势。再者,近几年国际媒体对中关系的报道迅速增加。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学习中非关系的历史来对现状做出自己的评判。
史学概论
系统介绍古今中外关于史学的各种理论和重要观点,梳理传统史学、经典史学、新史学和后现代史学等不同的史学理念,阐释史学史上关于历史知识的性质和意义的各种争论,讨论历史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介绍历史写作的基本记忆,以帮助学生了解史学理论的基本问题,熟悉历史写作的基本记忆。
古代东方文明
本课程主要介绍古代埃及、西亚和印度文明的发展历程及文化成就。以专题为线索,选读部分经典作品,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史料、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专题为:文字与国家起源、古代近东人地关系、古代王权与神权、古代法律与社会、神话比较研究,等等。
中国历史文化导论
讲授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历史学本科学生初步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中国历史基本知识,拓宽视野,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其他专门知识,提供必备的基础。
中国史学史
该课程是历史系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其内容起迄上起先秦时期,下至20世纪上半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基本了解中国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有代表性的史家、史学成果及其特点,历史编纂学的演变过程,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史学与其他学术文化领域的关系等等,从而对中国史学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古希腊罗马史
对古希腊罗马历史--西方文明的重要源流之一-进行追溯,同时比较细致深入地探讨其典型的制度和文化形态;以古典时代希腊和共和国时代罗马为重点,但是也将视野扩展到希腊化时代和罗马帝国时代,并结合具体的历史个案说明史学史和思想史的情况,培养学生对历史研究的基本技能,同时也适当介绍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近代西方社会以及世界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代民族史
通过介绍古代民族史的基本史实、研究方法和学科发展,让学生在通史学习之外,理解中国史不仅是华夏-汉民族的历史,而且也是汉族意外的各古代和近现代少数民族共同参与创造的历史。由于阿尔泰各民族是古代中国王朝构建历程中最主要的政治军事力量之一,因此本课程将侧重介绍阿尔泰语各族群的历史与文化,以及它们与中原社会频繁互动的过程。
中国科举史
基本目的:让具备中国通史学习基础的本科生,通过了解贯穿一千三百年的科举,更深入理解中国近古历史。
六部分内容:
一,中国古代科举的总体介绍。重点:长期存在的合理性。
二,科举制度的规定及其演变。重点:演变的背景。
三,科举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重点:官僚仕途。
四,科举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重点:地域差异。
五,科举在文化生活中的角色。重点:文人面貌。
六,科举史研究的两方面介绍。重点:传统史料解读。
古代中外关系史
在中国受到外强侵略而揭开近代史的序幕之前,古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是持续不断的,而且其历史画面也是丰富多彩的。先秦时期以游牧民族为中介的交往,张骞通西域开创了中国与西方的直接联系,汉唐间丝路贸易和中亚人的大批来华定居,胡人和“胡化”对隋唐社会的影响,宋元海上丝路的开通,明清耶稣会士的东来与中国文化的西传,都是我们已经知道的中外关系史的重要篇章。
外国历史文选
课程主要的内容除了梳理世界历史基本发展线索之外,侧重培养学生阅读英文历史文献的能力,以英文版史料集《西方文明遗产》上下卷为主要参考和阅读文献。教师的课堂讲授内容主要限于介绍与阅读文献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献的来龙去脉,
中国历史文选
分为文选、古汉语知识两部分,而以文选为主。文选以经、史、子、集、考
一般是两个学期课程。本课程是历史系的《古代汉语》,内容基本相同。古五部文献为序,古汉语知识穿插文选之间。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
的原则,讲授文选,其内容文、史并重;讲授古汉语知识,是将学生在文选
中学到的字词、语法知识予以系统和深化。
外国史学史
其主要内容讲授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历史学从古至今的形成发展过程。包括希腊罗马时代的主要历史学家及其著述,及由此形成的西方史学叙述和编撰的原则和传统;中世纪西方史学的主要特征及基督教的历史发展观;近代理性主义史学、浪漫主义史学、实证主义史学和客观主义史学出现的历史背景、学派特征、主要史家及著述,以及各个学术流派对西方历史学发展过程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在西方史学发展中的影响;近现代西方历史哲学;20世纪西方史学的发展变化;当代西方史学发展的新趋势等。本课程突出史学思想和史学方法的介绍。